查看原文
其他

Girlsonly: 对高考性别歧视发起的一次抗争

于舒畅 FT有教无类 2023-01-11



今年高考季,一个名为Girlsonly的志愿解答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她们试图用更实际的行动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消除性别不平等。



文 |  FT中文网编辑 于舒畅

全文共4087个字


近年来,女性权益的探讨成为中国网络上长期的热点话题——从弦子曝出朱军性骚扰案,到女艺人集体声援鲍毓明性侵案受害者的“姐姐来了”,都源起于社交媒体。与此同时,一些女权主义者从键盘转发更进一步,自发组织起聚焦不同领域的基层互助项目,试图用更实际的行动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消弭性别之间的不平等。

今年高考季,一个名为Girlsonly的志愿解答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她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回答了上千份高考志愿填报的咨询。四位身处不同时区的运营者24小时接力在线,将收到的问题分类整理后发到工作平台上,再由一百多位志愿者选择自己擅长的问题进行解答,最终回复给提问者。一些有代表性的问答则被分享到社交平台上,供大家参考。

近日,FT中文网采访了Girlsonly的发起人和今年高考志愿解答活动的主要运营者,她们在社交媒体上和组织内部以“小良”和“科科”的ID为人熟知。

发起人小良告诉FT中文网,当初建立起这个项目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因为经常在微博上谈论女权、升学求职相关的话题,15年左右她收到许多女生私信询问和高考相关的问题。作为留学党,小良没有相关经验,于是把问题转发出来,请微博上互相关注的小伙伴们进行解答。这件事慢慢变成了一个有计划性的活动——小良把微博上的姑娘们组成了一个小组,和想要得到解答的姑娘们对接,这成为Girlsonly的雏形。

在微博主页的简介上,Girlsonly写明提供涉及升学、出国、职场等义务问答,但“仅针对女性”。做出这个限制,小良有她的“私心”——因为觉得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资源是不平等的,相比男性少了很多机会,多了很多打压。

“我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获得足够资源的女生,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妹妹们,直接对接到一个非常好的解答指导,让她们至少能够在高考这件事情上获取这一点点的优势。因为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我们都知道上一个好的大学是决定人生的一个很大的门槛。”小良说。

中国的高考长期被看做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一个阶级流动的机会。但随着苟晶、陈春秀等替考事件的曝出,高考的公平性也受到质疑。Girlsonly的工作则是关注到了教育机会在性别上的不平等。向她们寻求建议的女性来自不同教育背景,考学目标从北大清华到三本专科都有覆盖,但在解答过程中,运营者们观察到她们面临的困境和困惑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



此次高考志愿解答收获的反响之强烈,令运营者们始料未及。一个小圈子里的互助行为似乎被女性意识觉醒的浪潮推举为一个大规模、甚至标志性的女权活动,问题和批评也随之而来。比如Girlsonly原先的志愿者大多是留学党或者国内顶尖高校背景,难以对二、三本学校的咨询提出建议,她们也因此被质疑是一个特权阶层内部的互助。

在采访中,小良和科科与我们探讨了她们如何看待这个活动的种种标签、女性在求学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普遍困惑、以及过去几年中她们观察到中国年轻女性在意识上的转变。以下为访谈实录。


Q

FT中文网:你会把Girlsonly看作一个女权组织吗?

小良:当然。首先我想说女权在国内一定程度上是被污名化的,但是以我自己内心对女权的定义,我觉得女权就是帮助女性去获得平等。它是feminism的一个定义,帮助女性去获得一个两性地位上的平等,所以当然我们是努力往这个方向去。

Q

FT中文网:是否所有运营者和志愿者都认同女权身份?

小良:我们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包括我们过往做的事情,包括我们选择的标准各方面,都是全部公开在微博上的。想做志愿者的同学,她也选择了我们所秉承这个价值观,已经是认同这个东西了,所以这是一个自由的选择。我觉得不认同的人就不会来。比如说他如果不认同女性受到了打压,他认为中国男女是完全平等的,这样的人压根就不会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了,对吧?

Q

FT中文网:女性在求学选择上跟男性相比,不公平的地方在哪,受到的打压在哪?

小良:太多了。我们80、90后可能小时候都受到过数理化老师的打压,老师认为女生学不好数学,包括对于一些理科班的女生冷嘲热讽。这些打压有时候有形的,有时候是无形的。比如说女孩子就要去找所谓的稳定的工作,然后很多高薪的,特别有前景的,或者说在社会上有能够有一定地位的工作,都是所谓括号“不建议女性从事的工作”,或者是“排挤女性的工作”。我们就希望能够给一些有能力或者是有想法的女孩子一些指引,告诉她们说你也可以去从事这些工作,你应该努力争取属于你的机会,然后去达成你想要做的事情。



Q

FT中文网:高考录取过程中有什么性别歧视问题?

科科:高考男女(录取)分数差得非常多,多的能差出一倍来,比如说警校或者大家认为传统意义上男性占主导的职业。这些年也看到一些以前女性占主导的行业,比如说幼师、护士,在考试招人的时候会说这个行业没有什么男性,我们一定要降分录取,希望这个行业的性别能够平衡一些。但是反过来却没有看到男性占主导的行业把女性的分降一降达到性别平衡。像这些事情,在微博上这两年也是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的讨论的。

Q

FT中文网:女性在填报志愿或者选择专业的时候,有哪些普遍性的困惑?

科科:在私信里出现比较频繁的现象,一个是这个年纪对未来选什么专业、走什么路线很迷茫。这是很多人来咨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就是可能女性会遭受到更多疑问,父母家庭对于她们将来志愿的报考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影响和压迫比较多。比如说经常会看到有人咨询家里要求她考师范,因为师范相对而言学费比较便宜,甚至不要学费,或者父母觉得女孩子做一个教师比较符合主流的观念,比较稳定,比较符合上一辈人思想上的期待,然后就会施加很多的压力。

也有很多妹妹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比如说想去学工科方面的专业,建筑、计算机、律师。但她们相对而言受到外界的压力更多,比如会说女孩子不要做这么辛苦的工作,或者说这个不适合女生。还有很多人本身会担心这个行业内有没有很明显的性别歧视,如果有她就不想从事这个行业了。她想去一个女性主导的行业,或者说相对而言不平等没有那么强烈、那么明显的行业,希望将来自己的路能走得轻松一些,这个比例也是蛮高的。



Q

FT中文网:面对家长希望女孩子选择更加稳定的职业,会给怎样的建议?

科科:这个可能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它肯定会补充很多。我们提问是有模板的,需要对方提供非常详细的个人情况。比如说你的爱好、想法。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够一概而论,所以大家都是根据提问信息来进行回答的。

但总体上来说,我们还是偏向鼓励大家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世俗的看法,和外界跟自己内心不太一样的声音。当然我们肯定也不是那种完全脱离社会,做非常阳春白雪、不接地气的回答。大家也要考虑到薪资、职业发展情况,或者社会职业的需求之类的。但是肯定不是一味地要求她们说你家长说什么,你就要听什么。

Q

FT中文网: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觉得你们的志愿者大多都来自比较精英的阶层,要么是在国外读书,或者上的都是985、211的学校,对二三本层级的咨询者来说帮助不是很大,怎么回应?

小良:其实这个还是要回到刚开始活动的时候,16年它比较像一个小圈子的,确实当时这个群体是比较偏向于985、211或者是一些留学党,然后在那一年的时候,我们收到的也多半是一本以上的志愿填报的问题,或者甚至是比较高分的,像全省前30名、20名的我们都收到过。

今年因为影响力扩大了,一下子各个阶层的姑娘也有,所以我们原本80人的解答小组里面,确实就很少有一本以下的经验。我们其实在中段的时候就专门想要去招一些有二本三本志愿的志愿者,确实也是看到了有这样一个需求,然后我们尽自己所能及时补充进来。

科科:今年确实没有想到浏览量会有这么大。按规模来说,刚开始我们的模式并不是很适合这样大规模的志愿活动,虽然说后来我们有紧急去调整一下,但确实在浏览量和咨询量的等级上可能模式并不是特别完美。其实我们也有在运营内部自己去总结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除了今年临时做了一些改动和措施之外,希望也留下一些经验和教训,给明年做运营的小伙伴们去参考一下。



Q

FT中文网:在过去几年里,向你们咨询的女性在选择中有怎样的转变?

小良:我的印象是选择一些所谓传统的男性主导行业的女生变多了。比如像计算机这种专业,女性的数量一直在上涨,这个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一个是说这个行业本身含金量比较高,另外一个就是确实行业内有很多公司或者行业组织也做了一些努力,希望把女性的数量提升上来。



科科:今年确实也见到了很多自己的主见非常强烈、非常坚定的妹妹们,挺让人开心的。她们虽然是来求助,但是其实你能从私信内容里面看得出来,她内心是很坚定的,肯定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和束缚,但还是能够表达出自己喜欢这个东西,想要走这个方向,只是不清楚怎么走才能把路走好,所以来问问。这种类型今年见的挺多的,比我想象中要多。

Q

FT中文网:今年关注增多是否和近几年中国女性权益的觉醒也有关系?

科科:绝对有关系,从16年到现在,其实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基本的风气或者是形式上,能感觉到今年微博上女性对于自己权利的争取。从有这个意识要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再到发生,然后再到真正的付出行动去做一些事情,各个环节都比前几年有了一些进步和提高。所以今年这个活动才能可能相对而言得到大家更多的共鸣和响应,也有更多人愿意尝试或者是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Q

FT中文网: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女性获得和男性相同的权利?

小良:我觉得首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转变。认识到以后大家就要看怎么行动,我们组织以我们的方式去行动。在整个女性权益斗争的事情上,大家从微博上或者是很多组织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从不同方面的去做一些努力,比如说女性受到不公平待遇,有一些自媒体专门去报道的,包括像去年有一个“姐姐来了”这样的活动,就是说某地可能有些女同在资源上遭受不平等,那么大家就去集资。我个人觉得每一种方式都挺好的,可能不同的人对女性权益的认识是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摸索跟自学的道路上,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去贡献就是最好的。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推荐阅读

丁学良:越是世界剧变时,越要走出国门求知于寰宇


儿童传播新冠肺炎可能性比想象的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